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县域发展的“镇巴奇迹”——鹿池立交桥

    信息发布者:luchi0916
    2016-11-15 15:47:42   转载

    一个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倒数第二的县;一个不通高速、铁路,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二级公路的县;一个巴山腹地,财政捉襟见肘、土地资源匮乏的县,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交通建设四通八达、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群众生活极大改善。六年时间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上升了16位,七年获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县,2015年夺汉中市目标考核桂冠,创造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镇巴奇迹”。

    鸟瞰山城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交通破题 巴山腹地天堑变通途

      镇巴,陕西最南端的山区小县,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交通瓶颈,一直是镇巴发展的最大短板和“卡喉”之殇。十年前,一条“不三不四”的210国道贯穿南北,成为唯一连通外界的交通干线,全县24个乡镇只有9个乡镇有通乡水泥路,221个行政村只有一条通村水泥路,很多村子甚至连土路都没有。

      “镇巴要发展,必须先修路。”2009年,时任镇巴县县长、现任县委书记赵勇健认为镇巴经济社会发展应从交通破题,要举全县之力彻底改变封闭落后的交通局面。2009年—2011年镇巴开展力度空前的交通建设年活动,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交通发展,而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有3000多万元。

      资金不够,镇巴县创新了“五个一点”法破解资金难题:县上补一点、项目捆一点、农民筹一点、创业能人捐一点、联扶单位帮一点。人员紧张,镇巴从全县各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补充交通建设队伍。推行县级领导包抓联系镇、联扶单位包抓项目、镇党政主要领导任项目负责人的“层层包抓”责任制,采取“周暗访、月通报、季检查、半年观摩”等形式,倒逼项目快速推进。很多干部吃住都在工地一线,“白加黑、五加二”完全牺牲休息时间,一心扑在建设上。

      镇巴县交通局局长姚智儒说,三年的交通建设年是全县交通运输发展史上的丰碑。总共投资4.5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298公里,投资额是前40年总和,里程是前30年总和,完成了100%乡镇和74%行政村通水泥路,让山区群众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公路梦变为现实。

      成效初显,再接再厉。2014年—2016年,镇巴又继续开展为期三年的交通提升年活动,成立以县长叶稳太任组长的“交通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每年从县财政中拿出2500万元,提升交通再上新台阶。如今,全县实现了100%的镇通畅、100%的行政村通达、96%的行政村通水泥路。210国道已打通了红石梁、栓马岭两座隧道并提升到二级标准,将过去镇巴到西乡县2.5小时的路程缩短为1小时。全县“米”字形公路骨架基本形成,长期困扰镇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扭转,为山城敞开对外开放大门,为群众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镇巴“米”字型公路骨架已形成。图为该县巴山镇鹿池村交通网络掠影。龚兴富摄

    城乡蝶变 城镇化格局优化提升

      镇巴地处大巴山中,如该县民歌《喊山》所唱:“开门就见山、出门就爬山”。县城所在地两山夹一水,以县城为轴心翻越东、西、南方向的层层山峦,19个镇、1个街道办便分布在大山的褶皱之中。

      如何克服山大沟深的恶劣自然条件,让29万群众住得下、住得好、住得美?镇巴县委、县政府狠下决心突围城乡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等困局,围绕“三线多点一个中心”城镇建设体系和“一河两岸三带”县城规划布局,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城乡统筹”两大工程,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群众经济水平和生存条件的一体化,我们要全力破解规划、项目、资金难题,实现城为民所建、城兴民共享的目标。”镇巴县长叶稳太说。该县创新“十点法”破解资金难题,累计投资28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19个,建成县城沿河休闲运动环线、苗乡广场等10多个休闲广场,一大批市政项目先后投用,成功创建为具有“山城水城人文城、宜居宜商宜观光”特色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

      2014年9月,时任陕西省长、现任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考察镇巴后,评价镇巴县城像一个繁华的欧洲小镇。

      夜幕降临,位于县城西侧的黑虎梁上,“山水镇巴,民歌之乡”的八个红色LED大字璀璨夺目,总长1.8公里的灯光带勾勒出黑虎梁雄浑的山脊线。华灯初上,人们或在沿山道路跑步运动,或在广场跳舞、嬉戏,幸福感油然而生。在汉中市2015年的“社会评价”问卷调查中,镇巴县在市级领导、市两代表一委员、本县两代表一委员和本县群众四类调查中分值均列全市第一名。

      镇巴虽是山区,却把城乡发展一体化定位为“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十二五”共实施移民搬迁11234户3.4万人,获得全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两连优”;围绕“做美镇村、做强产业”发展思路,全面推进集镇建设,杨家河镇全力打造人居环境,获评为“全国宜居小镇”。

    居县城繁华地段,占地20000余平方米的民生工程苗乡广场。赵成葆摄

    民心导向 一切资源向民生倾斜

      “别人搞建设重规模,我们不以规模论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别人搞规划重利益,我们的原则就是一切资源向民生倾斜。”镇巴该如何发展?县委书记赵勇健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县体育运动中心旁的一片区域,被誉为县城最后的黄金地段,如今一座14层大楼拔地而起,蔚为壮观,这是即将交付使用的镇巴县中医院综合大楼。看着火热的施工现场,县中医院院长冯学毅感慨万千:“这块地原本是县政协、国土局的规划用地,县委、县政府却把这么好的地段给了我们,对中医院的发展真是极大的支持”。据了解,目前的旧县中医院占地仅3亩,只是临街的一座老式7层大楼,仅140张床位,完全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在建的县中医院占地20亩,配套设施完善,规划了300张床位,并建有地下停车场。

      近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4亿元改善医疗硬件设施。投资2699万元新建、改(扩)建了22个镇卫生院业务楼及安心工程项目。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80万元,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予以专项补助。

      “过去,由于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较低,白内障、中耳炎、开颅等手术我们都无法完成,病人得跑去汉中、西安救治,而现在这些都成了我们的常规手术,极大减轻了病人、家属的经济及照料负担。”县人民医院院长李辉鹏介绍说。

      在教育方面,镇巴加大投入,硕果累累。“十二五”以来共新建校舍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占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42.6%。尤其亮眼的是,全县新增幼儿园26所,幼儿入园增加4612人。2010年,镇巴全县共有9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只有县幼儿园1所,其他乡镇均没有公办幼儿园。2012年—2014年,镇巴实施了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选择当地最宽敞最安全的地段用于幼儿园建设,县城新建2所标准幼儿园,每个乡镇新建1所标准幼儿园。确保了全县每个乡镇幼儿有学上,幼儿入园率达到93.2%。

      民生连着民心,文化滋养民心。“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我们采取以人为本,以文为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文促经,以经带文的发展理念。”县委书记赵勇健说。

      该县力推“文化强县”战略,拥有汉中市唯一保存至今的县级专业演出团体,十年连续进行“月月喜相逢”群众性文艺演出,镇巴民歌精彩亮相央视《星光大道》、世博会等舞台,3首镇巴民歌纳入全国义务教育教科书,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镇巴十年磨一剑打造“月月喜相逢”群众文化品牌享誉省内外,图为该县宣传系统“德润三乡、放飞梦想”专场演出剧照。杨梁钧摄

    经济引擎 油气开发引领新突破

      在县域经济方面,镇巴有这样一张成绩单:2010年,镇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上升至76位,2012年上升至71位,2014年成为65位。对于基础差、底子薄的山区县来说,每上升一位都实属不易,浸透着汗水与努力。

      “十二五”期间,镇巴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五个翻番”目标全面实现。2015年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2.3倍,人均GDP从2010年的1.03万元提高到2.3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4.6倍、2.04倍、2.8倍、2.1倍。先后荣获中省市荣誉120余项,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99个,完成投资112亿元,是“十一五”的4.3倍;招商引资71.7亿元,是“十一五”的7.7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三五”开局之年,镇巴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总投资56亿元的西乡县至镇巴县高速公路省交通运输厅已经确定了建设时间表,今年内试验段开工、2017年全面建设、2019年建成通车。

      镇巴最大的发展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是油气。“春生1井”已完成钻井深度近3000米,进展顺利。同时,在镇巴发现了新的页岩气,有望成为全国页岩气勘探开采的重要基地。

    中石化镇巴区块油气勘探“春生一井”风险探井  黄娟 李顺章摄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